APP流量“逃跑”了,该怪谁呢!
当今社会,手机已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存在,而流量费则在手机费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流量“逃跑”的现象大家也见怪不怪,那么流量“逃跑”究其责任在于谁呢?
流量非正常消耗已成智能手机通病,每天都有大量流量在用户不知情下流失。据新华社昨日报道,国人一年为此多付出至少近400亿元。运营商和业内专家表示,因通讯计量设备与技术规格所限,运营商造假偷流量基本不可能。手机中运行的APP程序才是罪魁祸首。
的确,运营商并没有亲自动手到用户手机里偷流量,但别忘了作为服务提供方,流量消费的直接受益者是运营商。这就决定了运营商有责任和义务采取措施,通过技术手段阻拦和封杀恶意程序,起码可以做好流量监控,发现异常及时提醒用户。但从实际情况看,运营商对此并不积极。如很多APP软件都会附赠流量,很多内购的道具装备都通过运营商扣费支付,甚至一些软件就是运营商定制预装的;可以说,在这条大的手机软件产业链上,运营商与APP软件公司的关系是一荣俱荣、一损俱损。对于其中的猫腻,运营商又怎会积极应对呢?
另一方面,尽管我们相信运营商没有造假流量,但这一结论是基于技术得出的结论,是理论上的。实际上三大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并不透明,一旦发生纠纷,用户处于弱势地位,运营商则自说自话,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,自然难以服众。
无论降费提速或流量不清零,都是为了节省用户流量成本,便民惠民。不管偷跑流量发生在哪个环节,都与惠民的初衷背道而驰,运营商都难辞其咎。他们有责任直面公众质疑,并以实际行动回应。
那么对于“偷”流量的现象,运营商应该怎么应对?首先,运营商应公开自己的计费机制,看到流量计费的每个环节、流程;其次对APP建立一套严格的评测、认证、监测系统。还应加大宣传力度,增强用户的防范意识和安全知识。
了解更多资讯,详情请咨询厦门app开发官方网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