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民服务APP是否越多越好?
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,近年来,各地为了改善公共服务,在很多方面推出了政务APP和生活便民APP。广东推出的应急通,其亮点不仅在于是国内首个应急保障APP,更在于其聚合了突发疾病、意外伤害、自然灾害、火灾应急、机动车故障等分属不同部门的应急保障功能。不同于资讯APP,政务和服务APP应该内容与服务并重,服务实用性和使用便利性缺一不可。在这个意义上,便民的APP不是越多越好。
今年初,中山大学政务APP研究组对国内70个大中城市调查发现,除丹东以外的69个城市共推出了316个政务APP,分别分布于交通、社保、民政、旅游、公共安全等多个领域,其中,有的城市的政务APP数量超过15个。然而,据研究组调查,对政务APP的整体满意率不足四成。一座城市建设十几个政务APP,表面上看是为了便民,而实际上,由于城市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没有打通,若是一个部门推出一个政务APP,很可能就会变相成扰民。
服务和政务APP各自为战的弊端,至少有两个。一者,据报道,开发一款简单的APP的成本在八万元左右,鉴于政务APP需要追求功能性,或许成本更高一些。如此,一个区域内政务APP过多,势必造成财政资金的重复投入和浪费;二者,若是市民每办一项业务就需要下载一个APP,而且需要反复注册、验证、刷新等,虽然免去了跑路和现场排队之累,却加重了操作负担和使用上的繁琐。更困惑的是,若干APP不定时向民众推送大量信息,或难堪其扰。
在有关专家看来,聚合政务类APP,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。好的政务APP,应该整合政府部门的各类服务,也是近年来民间出现的呼声。当然,让一个APP包罗民生万象,确乎有些难度,但尽可能多的聚合功能却不应成难事。只是,有关方面需要摒弃单方思维,更多从民众体验着眼开发APP。更重要的是,各有关部门要推进信息共享,从而为聚合APP奠定基础。理想的模式是,民众尽可能少地安装政务APP、点击尽可能少的页面实现公共服务分享,而把大量的信息互通、互认、分拣、处理等工作,留给后台方面。
了解更多资讯,详情请咨询APP软件开发官方网站